眼周所谓的“脂肪粒”,到底是什么东西?
供稿: 发布时间:2022-06-30 浏览量:2590次

我们日常生活中,会发现很多人眼睛周围长很多小颗粒,大部分人都会叫它“脂肪粒”,平时大都没有明显痒痛不适,很大程度上主要是影响外观。很多人为了去掉它,会花费大量的精力和金钱,但最后发现它还是坚挺的“活下来”啦。那这些所谓的“脂肪粒”,到底是什么东西呢,应该怎样正确的治疗呢?

下面我会和大家慢慢娓娓道来。通常我们说的“脂肪粒”,在临床上常指三种皮肤疾病,即粟丘疹、汗管瘤、皮脂腺增生。

粟丘疹


粟丘疹,表现为针尖或粟粒大小的白色或淡黄色的圆形丘疹,摸着比较坚硬,病理上表现为小的浅表囊肿。有原发性和继发性粟丘疹,前者具体原因不清楚,后者多见于外伤或皮肤炎症性疾病之后。有少部分人可自行消退,治疗建议最好去正规医院皮肤科,局部消毒后用无菌针头挑破,去除白色颗粒即可。不建议自行在家用普通针挑治。也可以尝试外涂维A酸类药物,比如维A酸乳膏、阿达帕林凝胶。

汗管瘤

汗管瘤,是一种常见的良性的皮肤附属器肿瘤,表现为是单发或多发的坚实小丘疹,呈肤色或淡黄色,表面可见蜡样光泽,好发于眼睑,多见于女性。具体发病机制不明,可能和遗传、内分泌等有一定关系。因为汗管瘤是良性的,除了影响外观,对身体健康没有影响,所以无需过度担心。如果出于美观考虑,可去正规医院皮肤科,行二氧化碳激光或液氮冷冻治疗,但有留下瘢痕的可能,所以需要充分告知。


皮脂腺增生

皮脂腺增生,是一种皮脂腺的良性增生,表现为淡黄色或肤色扁平丘疹,中央可见脐状凹陷,好发于颜面部,老年人更多见。具体发病原发不清楚,可能和性激素变化、局部慢性刺激等有关。治疗原则和汗管瘤类似,一般不需要治疗,如果认为影响外观,可通过手术切除、激光、液氮冷冻等去除,也可以尝试维A酸类药物。如果皮脂腺增生数量很多,范围很广泛,可以考虑口服异维A酸控制,但需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除了上述三种最常见的“脂肪粒”,其实还有其他皮肤疾病可能,比如白头粉刺、扁平疣、睑黄瘤等,所以如果想彻底搞清楚自己的“脂肪粒”到底是什么,最好来医院皮肤科面诊,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合理的干预治疗,让自己变得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