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体所需的热量主要有三大营养素提供,即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即糖类)。根据合理营养原则,三大能量营养素占总能量的推荐比例为:蛋白质10%-15%,脂肪20%-30%,碳水化合物55%-65%。占能最多的碳水化合物最主要的来源为粮谷类、薯类等主食类。在一些减重人士看来,只要不吃主食,便极大减少了每日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减少每日摄入热量,从而达到减重目的。其实长期这样是非常不利健康的:
一、产生酮体,影响脑功能
长期不吃主食,身体缺少碳水化合物来源,消耗完储存糖元功能后会动用脂肪代谢,产生酮体。酮体一方面经过肾脏代谢通过尿液排出,一方面则通过血液进入大脑,造成判断力的下降,长期则会有明显的注意力不集中、乏力、困倦。另外脑细胞需要葡萄糖来提供能量,若极大程度减少主食,大脑无法获得充足的葡萄糖,轻则引发记忆减退、脑功能障碍等一系列脑部问题,严重的话甚至可能还会导致失忆。
二、造成机体代谢紊乱
长期不吃主食,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过多,会容易造成机体代谢的紊乱,如血脂升高,尿酸增多等,从而影响身体的健康。
三、容易出现低血糖
当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血糖浓度低于正常值范围时,机体会出现低血糖的症状,如头晕、心慌、出冷汗、面色苍白等,严重者甚至出现幻听、幻视及昏迷。
四、可能导致焦躁易怒。
碳水化合物会影响大脑中的5-羟色胺的释放,5-羟色胺的释放可以让人感到满足和幸福感。当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时,人们会可能出现一些轻度的抑郁状态,也会更容易焦躁易怒。
正确的减重方式应当均衡8分饱饮食,增加运动。主食的选择则可适当选择粗杂粮去替代精细白米,既有饱腹感提供碳水,同时也可延缓血糖的上升,达到减重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