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提醒:无脂肪不代表不长胖 不要盲目跟风
供稿: 发布时间:2020-09-29 浏览量:2292次

 连日来,楚天都市报记者在多家商超里看到,以“零脂肪”为卖点的饮料并不少,不仅有乳酸菌饮品,还有可乐、雪碧等,这其中的有些产品还专门在外包装上注明了“零脂肪更健康”、“让身体无负担”等字样。从价格上看,这些“零脂肪”饮料往往比普通饮料还要略高一些。
“包装看上去就挺清新,加上里面不含脂肪,就觉得挺健康的。”武昌区的张女士说,她从小就喜欢喝饮料,因为担心长胖、不健康,她一直在克制自己。上个月,她在超市看到有些饮料并没有脂肪,口感也没有差到哪里,于是便经常买来喝。
     无独有偶,同样是担心长胖,汉阳的刘先生也是在买饮料时,优先选择有“零脂肪”标识的饮料。“我能喝出来,无脂肪的口感还是要差一点,但它更加健康,不会长胖,不是吗?”
与张女士和刘先生作出同样选择的人并不少。一家超市的售货员介绍称,打有“无脂肪”标识的饮料普遍比较受年轻人欢迎,属于货架上比较畅销的一类饮料。


 专家提醒:无脂肪不代表不长胖 不要盲目跟风
“吃不含脂肪的食物,并不代表就不会长胖。”武汉市第三医院营养科医生付娟介绍称,市面上流行的一些零脂肪饮料,仔细看营养成分表,往往脂肪一栏的数据确实为“0”,不过碳水化合物、能量的标注都不为“0”。再看其配料表,基本都含糖。实际上,含糖量高的食品,就算不含脂肪,但其中的碳水化合物进入人体后,同样有可能转化为脂肪,摄入过多也会引发肥胖、高血脂等。
付娟表示,不单单是脂肪作为供能物质存在于我们的日常膳食中,碳水化物和蛋白质一样是可以转化为能量的。不管其中哪一项摄入量过多,或是它们加起来的总量超过消耗所需,都会造成摄入过剩,体重增加。虽然相比于碳水化物和蛋白质而言,1克的脂肪提供的能量比1克的碳水化物或蛋白质都多,它的摄入过多更容易导致总热能超标,但是,将长胖的错全部归咎于脂肪是片面的。
付娟提醒,消费者在购买所谓的“零脂肪”产品时,要注意认真察看产品的营养成份表,对一些配料名称和含量要心中有数,不要盲目跟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