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55岁的叶先生因间断便血伴有皮肤黄染加深20余天再次入住于武汉市三医院消化内科。此前多次因纳差、乏力、肝功能异常住院治疗,经过保肝、抗病毒等对症治疗后很快出院。入院后检查肝酶指标明显异常,胆红素水平超过正常值近30倍,完善腹部影像学检查提示肝硬化腹水、弥漫性肝癌、门脉血管栓塞,肠镜检查提示内痔伴出血,行内镜下内痔硬化治疗,予以保肝、降酶、退黄等药物对症治疗效果差,复查肝功能指标持续升高,黄疸进一步加重,考虑病情重,遂转入重症监护室。首义ICU董芳主任在接诊患者后,紧急组织科内医生仔细研究探讨,在短时间内制定出治疗方案,果断采取了血细胞分离单采+DPMAS的组合式人工肝治疗治疗模式。血液净化小团队召集各成员,制订操作流程和技术方案,从接诊患者到成功上机,整个过程不超过一小时。经过医护人员数小时齐心协力救治,患者胆红素水平逐步平稳下降,术中患者无不适表现,整个治疗过程十分顺利,很快患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据悉,我国是肝病高发的国家,每年有数以十万计的患者因肝衰竭失去生命。肝衰竭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严重肝损害,导致其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障碍,出现黄疸、腹水、凝血功能异常、肝性脑病等一系列并发症。一旦肝功能受损进展为肝衰竭阶段,治疗困难且病死率大大增加。
DPMAs是一种新的组合治疗模式,通常采用中性大孔树脂(HA330-II)和离子交换树脂(BS330)两种吸附树脂联合进行血浆吸附治疗,其中HA330-II血液灌流器中的树脂是一种相对普遍性吸附剂,吸附血液内中大分子毒素,如各类炎性介质,而BS330胆红素吸附器采用固定特异性配体的吸附剂装置,可特异性清除血液循环中的胆红素、胆汁酸。两种吸附剂的组合应用同时使用,迅速改善黄疸症状,同时有效清除炎性介质等有害物质,防止或者延缓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及此引起的多脏器功能衰竭(MODS),为肝脏再生、功能恢复或肝移植创造良好的条件。此外,DPMAS可以很好的解决血浆置换治疗时血浆不足的问题,又可防止患者自身血浆中有益物质 (如白蛋白、凝血因子等) 的丢弃,避免潜在的感染的风险,同时也避免了全血灌流 (HP) 对血液红细胞、血小板等有形物质的破坏,因此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 (DPMAS) 没有其他人工肝支持疗法的不利现象如溶血、致病原感染 (血浆置换输入血制品) 或过敏反应 (血浆置换输入异体血浆等) , 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在该例病例中,我们治疗采用Evaflux血浆成分分离器(2A20)和中性大孔树脂(HA330-II)相结合,先广泛性吸附血液内中大分子毒素,再使用成分血浆滤过透析(FPDF)进行蛋白分离,使其能根据需要清除一定相对分子质量的蛋白结合毒素,达到上述类似效果。与传统组合治疗模式相比,新型DPMAS中2A20分离器不太容易出现饱和状态,可以持续清除胆红素,而延长治疗时间,为患者节省治疗费用,减轻医务者工作量。另外,2A膜由于蛋白筛选系数较低,蛋白丢失较少,适于节省新鲜冰冻血浆(FFP)用量,避免因血库血液制品短缺导致实施困难;总而言之,新型DPMAs技术是一种能够同时清除蛋白结合毒素、炎性介质、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人工肝血液净化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武汉市三医院ICU多次开展“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治疗,将该项技术应用于肝衰竭患者,为肝衰竭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方案、提升救治效率,改善其生活质量,为肝衰竭患者开辟一条全新的生命绿色通道,这也标准着武汉市三医院在重症肝病及肝衰竭治疗技术方面日渐成熟,为肝病患者保驾护航、为百姓造福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