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9日是第14个“世界卒中日”,今年宣传主题是“预防为主,远离卒中”,口号为“远离卒中,从健康生活开始”。做好“世界卒中日”宣传活动,我们医务工作者义不容辞。脑卒中是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在我国,每12秒钟就有1位中风新发患者,每21秒钟就有1人死于中风。而且,天气逐渐转为寒冷,冬天是脑血管病的高发季节,普及卒中相关健康知识十分重要。
1. 什么是脑卒中?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指因各种脑血管病变而导致急性脑功能受损的总称。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两种,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85%。
缺血性中风,即缺血性脑卒中或脑梗塞:由于脑血管狭窄、血栓形成或随血栓子堵塞血管,使得血流塞。
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高血压、脑血管硬化或脑血管畸形所导致脑血管破裂,使脑组织损害。
2. 哪些人容易发生脑卒中?
无法改变和控制的因素:(1)年龄:年龄增高发病率增加,男性>45岁,女性>55岁;(2)性别:男性>女性;(3)家族史:有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
可以改变或控制的因素:(1)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房颤;(2)吸烟、酗酒、肥胖、运动量过少;(3)既往有冠心病,或心脏病发作史;(4)既往有外周动脉疾病史。
3.怎样快速识别脑卒中?
适合中国人的急性卒中快速识别方法即“中风120”
1. “1”代表 看见1张不对称的脸
2. “2”代表 查两只手臂是否有单侧无力
3. “0”代表 聆(零)听讲话是否清晰
4. 脑卒中的预防
定期健康查体:年满四十岁以上的成人,每三年一次,而六十五岁以上老年人,则每年一次定期接受健康检查。定期量血压、血糖及血胆固醇,以减少脑中风发生的机会。
治疗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患者必须遵照医嘱指示,长期治疗控制,如按时服药、复诊,绝对不可任意停药或减少用药量。
饮食控制:(1)热量控制:以清淡为原则,少食用油炸或油煎的食物,可多选用清蒸、水煮、凉拌等烹调方式。(2)限制脂肪的摄取:多选用植物油(如橄榄油、葵花油等)为烹调用油。并多摄取富含ω-3多元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鲑鱼、鲔鱼、秋刀鱼等。(3)增加纤维质丰富的食物:如未加工过的全谷类、豆类,增加蔬菜和水果,以降低脂肪的吸收、增加胆酸的排泄、降低血中胆固醇浓度,进而预防脑血管栓塞的发生。
规律、适度运动:(1)适度运动可降低血压、体重及血脂肪,增加血液中“好”的胆固醇(高密度胆固醇)的含量、改善身体新陈代谢率。(2)适合中老年人去做的轻松而缓和运动,如:步行、体操、爬楼梯、爬山、游泳……等。(3)运动原则以每星期至少三次以上,每次运动时间以20~30分钟为宜,在体能忍受范围勿过度劳累。
戒烟戒酒
保持情绪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