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项结果表明过大的血糖波动可导致糖尿病慢性并发症。2007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发布的《餐后血糖管理指南》明确指出血糖波动对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影响,过度血糖波动甚至会产生比持续高血糖更为严重的危害。因此,控制餐后血糖血糖对防控糖尿病慢性并发症非常重要。如何有效地控制餐后血糖波动呢?
多管齐下,降低餐后血糖波动
餐后血糖升高和低血糖构成一天内的血糖波动,但餐后高血糖是一天内血糖波动的主要原因。2型糖尿病患者一天内血糖波动高于没有糖尿病人的群,主要原因是餐后高血糖。因此,降低餐后血糖波动是控制血糖波动的关键。其中的方法包括生活方式干预(注意饮食及运动)及降糖药物应用等。以降低餐后血糖为主的口服降糖药包括α-糖苷酶抑制剂、短效磺脲类促泌剂、格列奈类促泌剂、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以降低PPG为主的注射制剂包括短效胰岛素及速效胰岛素类似物、短效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以及同时控制空腹和餐后血糖的预混人胰岛素及其类似物。除了坚持生活方式干预外,选择合适的降糖药物同样关键。
尽可能地减少低血糖
低血糖对糖尿病患者的危害远远大于高血糖。低血糖的发生是糖尿病治疗方面最普遍的一个安全性问题,且夜间和重度低血糖更有生命危险。对于应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胰岛素使用时间或剂量不当、与就餐时间或就餐量不匹配、运动量增加及酒精摄入等都可能导致低血糖的发生。
提高血糖稳定性,胰岛素选择有讲究
胰岛素本身的稳定性对血糖波动的影响至关重要。胰岛素类似物具有更好的降糖稳定性,可有效减少血糖波动。多项研究显示,胰岛素类似物较人胰岛素的变异性更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