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科普知识
供稿: 发布时间:2023-02-21 浏览量:1620次

1.什么是肾脏

肾脏,俗称腰子。西医讲是一对形状似蚕豆大小的脏器,位于脊柱两旁。重约100g~150g,长轴约10~12cm,短轴约5~6cm。

2.肾的生理功能

1.肾藏精,主生长发育及生殖。指肾对于精气具有闭藏的作用,使精华物质不流失从而使我们机体健康地生长、发育和成熟。

2.肾主水液。指肾中精气的气化功能,对体内津液的输布和排泄,起着极为重要的调节作用。气化功能失调就会产生水肿,排尿不畅等证候。

3.肾主纳气。是指肾有摄纳肺所吸人的清气,防止呼吸表浅,以保证体内外气体正常交换的作用。肾在体合骨、生髓。若肾的纳气功能减退,摄纳无权,呼吸就表浅,可出现喘息、气短等病理表现,即称为“肾不纳气”。

4.肾开窍于耳及二阴。在液为唾,其华在发。指骨的生长发育,听觉的灵敏及否,唾液的有无,头发的颜色,都及肾的关系密切。如肾中精气充足,则牙齿,骨骼发育正常,听觉灵敏,头发又色泽。天葵如期而至,女子表现为月经来潮,男子表现排精等性体征的出现。

西医功能:他的生理功能主要是排泄代谢产物及调节水、电解质的平衡。

3.肾的重要性

其地位和心脏一样重要。这一点,中医学称其为“性命之根”、“人身至宝”、“先天之本”。

4.肾病的形成

肾为先天之本,寓元阴元阳。元阴是指阴精,元阳是指元气,元阴元阳在人的生命活动中——从孕育成形到发育壮大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人的健康生长,全赖元阴元阳的相互维系,互相推动。此外,肾乃水火之宅,为五脏六腑之本。五脏六腑之阴,非肾阴不能滋助;五脏六腑之阳,非肾阳不能温养。肾阴充则全身诸脏之阴亦充,肾阳旺则全身诸脏之阳亦旺。所以说,任何情况下,肾阴和肾阳的动态平衡遭到破坏而又不能自行恢复时,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形成肾阴虚、肾阳虚和肾阴肾阳具虚证候。

西医排泄失调就会引起水肿、体内尿素、肌酐、以及一些其他的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积存体内。电解质失衡会导致高钾,高磷引起心脏不适、皮肤瘙痒等不适,酸碱失衡会导致恶心呕吐。

5.肾病的分类:

中医分肾阴虚证,肾阳虚证,肾阴阳虚证,肾气不固证,肾不纳气证,肾阳虚水泛证。西医最常见的是肾结石,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功衰,糖尿病肾病,多囊肾等。

6.肾病的临床表现

1)水肿:眼睑、颜面、踝关节浮肿,严重者会出现胸水、腹水。

2)尿液变化:有白细胞、红细胞或者蛋白尿,管型尿等多种表现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早期可能仅仅表现为夜间排尿次数和尿量的增多。

3)高血压:约1/3肾病患者会出现血压升高,表现为头痛、记忆力减退、睡眠不佳症状等。

4)贫血:出现乏力、头晕、面色苍白等贫血症状

5)生化检查:肾功能早起正常,严重者会有肌酐、尿素氮升高肝功能会发现蛋白低或者血脂高。高磷,低钙,高钾等电解质失衡。

等,弃汤吃肉。


随访指导

 

  1、按医生要求随访,一般1次/月,病情稳定1次/季度

  2、蛋白尿或泡沫尿增多及时随访

  3、水肿加重时及时随访

  4、一侧下肢肿胀疼痛时立即随访

  5、随访项目:血常规、尿常规、血电解质、肝肾功能、血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