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很多年轻人进餐狼吞虎咽,对于糖尿病来说,这是很不好的。进餐时,细嚼慢咽不仅有利于血糖控制,还更有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
细嚼慢咽更容易产生饱腹感
首先,咀嚼食物时间越长,口腔分泌更多的唾液消化酶,与食物充分混合,一定程度上减轻胃肠道消化吸收负担。也可以延长进餐时间,即使进食量不大也会有一定程度的饱腹感。其次,咀嚼程度影响营养成分的吸收,细嚼慢咽有利于营养成分充分吸收,有研究表明,与细嚼者相比,粗嚼者蛋白质吸收率降低13%。
狼吞虎咽不利于血糖控制
有研究表明,细嚼慢咽可降低食欲,从舌头等部位传来的相同刺激过多时,大脑食欲中枢会变得迟钝,因此长时间咀嚼食欲会下降。狼吞虎咽式的进食习惯,食物咀嚼时间短,大脑摄食中枢刺激较少,人会感觉胃口大开,很容易暴饮暴食。短时间内过多的食物摄入,不利于血糖控制,同时还可能加重胃肠道、肝脏、胰腺等消化脏器的负担,长此以往,导致慢性疾病发生。一般情况下咀嚼5分钟后食欲会下降。
因此,作为糖尿病患者,想要控制好血糖,进餐时在细嚼慢咽上下功夫是很有必要的,细嚼慢咽更利于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另外,对于一些食欲特别好的糖友来说,在进餐时不妨先吃些脂肪比例低、更容易饱腹感的低热量菜肴,如凉拌菠菜、烫生菜等,这些富含膳食纤维蔬菜占据一部分胃容量,可明显减少主食量摄入,更有利于血糖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