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糖友如何保持病情稳定?
供稿: 发布时间:2020-05-31 浏览量:2492次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得到基本控制,但全球范围内疫情形势仍然很严峻,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常态化防控”将持续较长一段时间。鉴于时期特殊,糖尿病防治工作面临较大挑战,成为医生及患者共同关注的话题。

常态化防控时期,糖尿病预防治疗面临哪些挑战呢?

一、糖尿病患者容易成为新冠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重症率及死亡率均比较高。有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抵抗力明显下降,这源自于以下几个机制:体内CD3阳性T细胞减少、NKT细胞活性降低、CD4阳性/CD8阳性T细胞比例失调等,这些改变导致其保护性免疫应答能力降低,一旦被病毒侵入体内,更容易发展为重症,死亡率增加。

二、糖尿病疫情期间患者外出活动减少、复诊不及时,导致生活习惯改变及用药依从性下降,糖控制欠佳。有研究表明,长期居家的糖尿病患者,复诊次数明显降低,从而导致血糖控制欠佳,长此以往,更容易出现病情进展及并发症发生。

三、疫情期间居家隔离,导致生活及运动习惯不健康、不规律,这种在民众广泛铺开的生活方式可能导致短期内糖尿病新发病例增加。居家隔离期间体力活动减少,为了提高免疫力不适当的营养补充、饮食欠规律等,一系列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明显增加超重及肥胖发生率,初发糖尿病发生增加,已确诊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恶化。


因此在疫情期间,糖尿病患者尤其需要重视生活方式管理,并坚持慢病治疗,定期自我检测管理。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继续做好血糖达标,尤其防止低血糖发生。 高血糖增加慢性并发症风险,严重高血糖可导致短期内急性并发症发生,有多个研究显示,积极的血糖控制可明显降低糖尿病患者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后的死亡风险。低血糖会导致短期内再入院风险增加,严重低血糖与大血管事件、微血管事件及全因死亡等多个临床不良结局显著相关。因此,糖尿病患者在降低高血糖同时,也需要防止出现低血糖。

二、定期复诊,鼓励选择网上复诊,加强自我监督,家人经常给予鼓励支持,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借助移动医疗平台,与临床医生保持联系,做好自我监测,定期报告糖尿病相关指标,如血糖、血压、心率、体重等。对于病情稳定的患者,可适当延长处方量至2-3个月。

三、居家进行适量及规律的有氧运动,如练习瑜伽、打太极拳、举哑铃、腿部拉伸运动等;饮食结构多样化,多吃蔬菜,增加优质蛋白比例,如鱼、虾、瘦肉、鸡蛋、牛奶等,以提高自身抵抗力,适当食用低糖水果,定期测体重,做好体重管理。因为体重异常增加,会导致胰岛素抵抗加剧,本身提示病情进展,最终会影响血糖、血压、血脂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