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注射是多数糖友无法绕开的话题,纵是患病多年的老糖友,仍然存在一些注射技巧的问题,导致胰岛素治疗无法预期的效果,因此,今天我们一起谈谈胰岛素规范注射的话题
一、针头长度有讲究
我国糖尿病患者平均体重指数在22-24kg/m2之间,推算多数患者表皮厚度约为2毫米,不超过3毫米。因此,只要针头长度不低于3毫米,就能进入皮下组织。
目前普遍认为,最适合患者的胰岛素笔针头长度是4毫米。
如果是8毫米以上的针头,注射时需要与皮肤保持45°角。
二、偏瘦患者捏起皮肤,可减轻疼痛感
对于偏瘦或身体脂肪比例偏低的患者(体重指数<22kg/m2),注射时需要捏起皮肤,否则针头容易进入肌肉层,引起疼痛感,还会加速胰岛素吸收,引起低血糖。
以下几种方法也可以减轻疼痛感
冰箱取出的胰岛素注射前室温回暖,或使用室温保存的胰岛素;
注射部位消毒后,等酒精彻底挥发后再进行注射;
使用更短(推荐4mm),更小直径(34G)的针头;
不重复使用针头;
避免体毛根部注射。
三、对脂肪增生“零容忍”
相对于正常部位,脂肪增生部位胰岛素吸收差。胰岛素剂量没变,血糖忽高忽低,严重高血糖或低血糖交替出现。
建议经常触摸注射部位皮肤,看是否有隆起,或复诊时找医生护士协助检查,一旦发现,应避免在增生部位继续注射胰岛素。
四、如何避免脂肪增生?更换针头、更换部位,一个都不能少
推荐部位:腹部、大腿外侧、上臂外侧和臀部外上侧
轮换方法
①、不同注射部位间的轮换:每日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的患者,可在同一天的不同时间,如早、中、晚、睡前,分别选取不同注射部位
②、同一注射部位内轮换:以腹部为例,将腹部注射区域以“十字”分为4个等分区域,避开脐周,每周使用一个等分区域,并始终按顺时针方向轮换
连续两次注射点,间隔不小于1厘米,避免1个月内在同一注射点重复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