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做的一些肾脏疾病检查项目,结果有什么意义?我们来一个个详细说一下。
1.肾小球滤过率(GFR):用来提示肾脏还有多少功能,可以从血肌酐的水平估计出来。
尿素氮(BUN):正常值1.0~7.1 mmol/L。尿素氨是血液中正常的代谢废物,在肾功能下降的时候会相应升高,如果血尿素氮超过7.5mmol/L,说明肾小球滤过率(GFR)已经至少降到60%以下。因为它会受到食物中蛋白质的影响,所以必须空腹抽血检查。
尿蛋白检测:肾功能下降,血中的蛋白质会漏到尿液中,持续性蛋白尿是慢性肾脏的早期标志。
2.微量白蛋白尿:这是一个检测尿中小量蛋白质的敏感性实验,可以判断是否存在早期肾脏损害。
3.血清肌酐(Scr):正常值男性为。70.0~105.0 ummol/L (0.8~1.2mg/dL),女性为53.0~88.0 umol/L (0.6~1.0mg/dL)。肌酐由肌肉代谢产生,因为仅仅通过肾脏排出体外,所以用来反映肾脏排汇功能的好坏。由于肌酐在肾功能更新丧失一半以上的时候才会增高,一旦检查异常,常提示预后严重。
4.钾:正常值3.5~5.5 mmol/L,钾是血液中的一种矿物质,肾脏功能受损会影响钾的排出,血钾异常容易导致肌肉无力和心律失常。
肌酐清除率(Ccr):正常值男性为140±27.2 ml/miin,女性为112±20.3 ml/min。随年龄变化而变化,每长10岁下降4ml/min。它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肾功能检测指标之一,降低程度反映肾损害的程度。一般认为,当Ccr降到正常值的80%时,表示肾脏滤过功能已有所减退。降至51~70ml/min时表示轻度损伤;降至31~50ml/min时表示中度损伤;降至20ml/min时即可出现尿毒症的症状。
5.钙:正常值2.2~2.7mmol/L,钙是构建强壮骨骼的重要矿物质,肾功能不全容易引起低钙血症,出现手足抽搐等症状。
6.甲状旁腺激素(PTH):慢性肾脏病患者由于肾脏排泄功能受损,引起钙磷代谢失常,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升高,容易造成肾性骨病,出现骨折、骨痛、钙化性关节炎等临床表现。
磷:高磷血症是慢性肾病(CKD)患者心血管疾病进展和死亡的危险因素,并可以加速肾衰竭进展。降磷治疗后应每月检测一次。CKD 3期和4期患者的血磷目标值控制在0.9~1.5 mmol/L。CKD 5期和透析患者的血磷目标值控制在1.1~1.8 mm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