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在写这个问题的时候,其实是受到许多患者提问而启发,我们在日常诊疗活动中,经常会碰到病人拿着CT或核磁共振(MRI)结果问:医生,脑萎缩是什么病?严不严重?这是不是提示我马上要痴呆了?怎么治疗?,为了更好解答这个问题,笔者通过收集文献资料,在这里跟大家谈谈“脑萎缩”。
一、脑萎缩是不是一种病?
脑萎缩不是一种病,而是指在CT或MRI检查时,发现脑组织体积减小和脑室扩大而命名的,是许多疾病的神经影像学表现。
从病理学角度看,脑萎缩是指由各种原因导致脑组织本身发生器质性病变而产生萎缩的一种现象,病理上表现为脑组织体积缩小、细胞数目减少、脑室和蛛网膜下腔扩大。
-
哪些情况可出现脑萎缩?
引起脑萎缩的原因有很多,有些是生理性的,比如年龄相关性脑萎缩;有些是病理性的,比如神经退行性疾病、卒中等。
-
年龄相关性脑萎缩:我们的大脑从出生到7岁脑容积逐渐增加,然后到约10岁左右开始出现神经细胞凋亡。到中年,大脑的某些部分容积开始减小,皮质渐薄,脑室变大。老化的大脑每10年平均萎缩1.9%,据报道,人在60岁以后,大脑容量每年会减少0.5%到1%。
(2)某些神经退行性疾病可以引起脑萎缩:比如阿尔茨海默病、额颞叶痴呆、路易体痴呆、亨廷顿氏病、皮质基底节变性、多系统萎缩、进行性核上性麻痹等。
-
卒中,颅脑外伤:由于局部脑血管受损,使得相应部位脑细胞和组织坏死而引起局部脑萎缩。
-
脑炎、艾滋病、克雅氏病等病原体侵犯脑组织,引起脑组织损伤坏死,从而引起脑萎缩。
(5)过量饮酒:来自一项国外的研究发现,每周饮酒超过14杯的受试者,其脑容积明显减小。
(6)B族维生素缺乏:来自牛津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维生素B12低于正常值的健康受试者,相比于维生素B12水平高的健康受试者,大脑的体积更小。
-
脑萎缩不等于痴呆?
脑萎缩不等于痴呆,也并不意味着患者就会发生痴呆或其他症状。在临床上,我们发现许多患者CT或MRI报告脑萎缩,但均未出现任何症状,这些患者考虑为生理性脑萎缩。但是如果患者出现癫痫、痴呆(包括记忆减退、执行功能障碍、行为改变)、失语(语言表达或理解障碍),肌无力和听力下降等症状,那么脑萎缩就是病理性的,这时候需要专科治疗。
-
CT或MRI发现脑萎缩怎么办?
如前描述,很多病人会有这个疑问,CT或MRI发现脑萎缩怎么办,笔者认为,如果病人目前没有任何症状,暂时无需处理,无须恐慌,定期复查;另外,
(1)如果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则需要积极控制原发疾病。
(2)生活上要合理用脑,大脑功能用进废退,应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刺激大脑皮层不断有新的兴奋点产生,从而延缓衰老,减慢脑功能衰退。
(3)注意饮食营养,改变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平时可多吃蔬菜水果,清淡饮食。
(4)参加适合自己的身体锻炼,如打门球、散步、打太极拳等。保证有充足的睡眠。